皇家百家乐,皇家网上娱乐

图片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3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07 16:59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华刚 建议/提案号: 第0239号
标题: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39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提案内容:

关于深化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近年来,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阵地不断拓展,配备村(社区)法律顾问千余人,去年各类实体平台、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提供法律咨询近20万人次,群众诉求当场办结率、满意度均超过90%。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问题分析】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
  长期以来,我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崇川区,与中心城区法律服务资源相对较为充足相比,我市下辖的某些县、市、区,特别是偏远乡镇、农村的法律人才和法律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尚不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相匹配。
  二、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建立一支优秀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不仅需要有公检法、律师、仲裁、公证等法律人才的投入,还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但目前我市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预算项目少、标准低、财政保障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普通群众对对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闻之较少,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知晓度及社会认知度仍需进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创新程度、普法的针对性、实用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建议: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力度。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培养专业法律服务人才、拓宽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等方式,打造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互联网、微信、移动客户端平台”以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三区一县四市,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法律”的方式,拓展融公证、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仲裁、司法综合和监督投诉等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切实提高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大众普惠均等、专业服务持续高效的、点线面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同时,整合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快解决资源不均衡问题,加大12348南通法网的推广运用,畅通法律服务渠道。
  二、统筹资源配置,优化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服务成效。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全域统筹规划,提供多层次、多领域公共法律服务。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鼓励支持律师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把律师专业意见作为特定市场经济活动的必备法律文书,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下沉。积极落实乡镇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政策,探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人员在基层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大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邀请公共法律服务人员以及法律专家定期来村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培训讲座,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助力法治建设。
  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市场化供给+公益性供给”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健全政府购买市场化法律服务体系,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积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同时,加快培养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化队伍。选拔专职的公共服务人才,建立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加强民众对法律公信力的认知。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事业发展的补充力量,为法治南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承办单位: 主办: 南通市司法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3-08-24
答复内容:

华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通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有效融入推进城乡发展的全过程,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社会效应不断彰显。

一、聚焦融合集成,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档升级

(一)实体平台全面覆盖。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经费,为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市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覆盖率均达100%。实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全面推进平台“一站式”优化整合。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实现与法律援助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社区矫正(后续照管)中心、行政复议办案中心、公证和仲裁办案点区域整合,7个县级中心通过改造完善初步实现多中心合一,相关经验在全省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推广。今年以来,全市实体平台共提供法律咨询6.62万人次,群众诉求当场办结率超过90%。

(二)热线平台全时运行。通过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市县两级共13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同步运行,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常法律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全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来电3.26万人次,满意度97.01%。作为实体平台的必要补充,这种全时空、无死角的服务形式在便利群众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三)网上平台全新上线。着眼群众多元化法治需求,建成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抖音平台——“崇法指南”。平台建成以来共制作发布原创短视频247条,累计视频播放量逾6000万人次,获赞42.4万次,收获粉丝18.4万,稳居全市政务抖音号排行榜前列。今年5月,成功举办首届南通市律师网络直播大赛,开设专场直播30场,场均获赞数超10万次。借助这一全新平台,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二、聚焦基层一线,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可见可及

(一)着力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提升工程,会同工会、妇联、老龄委、信访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部队等单位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91家,实现重点民生领域全覆盖,今年以来共接待各类咨询704人次。在全市建成1592家村(居)法律援助联络点,在60个乡镇街道开设远程公证服务点,群众办事更加方便,今年以来共提供法律服务近两万人次,基层站点辐射作用有效发挥。

(二)着力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延伸。全市共配备村(居)法律顾问1103人,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聚焦反诈骗、劳动合同、土地政策等与基层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启动“千村开讲”大宣传,开展法律宣讲、政策引导、法律咨询等活动5000余场次。从基层群众中培育“法律明白人”18143名,实现身边人解决身边事。人民调解第一防线持续巩固,全市共建成各类基层调解组织2310个,选聘专兼职调解员10210个,今年以来共受理调处纠纷6248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2%以上。

(三)着力创新亲民便民服务方式。创新开展“律动江海·法约三市”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优选商圈、超市、农贸市场、学校、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了111个公益法律服务点。全市137家律所的1955名执业律师和122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556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利用工余时间,因地制宜,采取“早市、午市、夜市”等形式,在人流集中时段开展免费法律咨询。这一创新做法将法律服务从办公室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为上班没时间、下班又不知去何处咨询的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贴心服务,更好满足了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现在平均每周服务500余场次,广受各方好评。

三、聚焦多元汇聚,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质增效

(一)整合公益服务资源。在坚持政府主导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同时,探索公益性法律服务供给新模式。汇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调解、仲裁等各类法律服务力量,组建全市法律服务公益联盟,全市2587家法律服务机构、1.4万名专业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实现全市公益法律服务资源高效统筹。全省创新建立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评价制度,上线南通市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系统,对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得分情况作为律所和律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律师公益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拓展涉企服务内容。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创新打造“企暖花开法治行”服务品牌,采取市县和部门联动形式,开展“公益开门”企业大走访3000余次、“法务开课”企业法治培训160余场次,帮助企业排查法律风险7000余个,帮助挽回、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获评省司法厅“法润江苏·2023春风行动”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副总”实践,为1232家企业配备以公职律师为主体的“法治副总”,在使企业享受到便利法律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政企交流。当前,我们还在大力推进公司律师队伍建设和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力求通过引导企业强化法律意识、推动企业规范守法经营,让法治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提供专业品质服务。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南通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中心和南通市知识产权仲裁服务中心,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的工作格局,两个中心成立以来已办理知识产权公证1200余件,化解相关纠纷1780余件。巩固拓展“商会调解+仲裁”协调联动机制,去年底建成的全国首个实体化运作商会仲裁中心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同步着手在20个商会建立仲裁联络点,着力打造“一中心、多点位”的商会仲裁服务网络。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规定,市、县两级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检察服务、诉源治理、基层综合治理、信访服务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对接机制,共同促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市县两级中心进一步整合职能、完善功能、健全机制,提升县级平台“一站式”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民生领域向经济建设延伸拓展。强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运用好线上线下各类媒介宣传普及各类远程智能服务,推介远程公证系统,用好“企通法”“苏解纷”“崇法指南”等平台,着力推广“法润江海e服务”法律援助和行政复议线上申请平台,建设一刻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三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持续巩固提升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成果,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加强面对面服务,加强与调解员、公证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协调联动,开展“法律顾问在身边”“千名顾问答千问”活动。拓展涉企法律服务,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深化“企暖花开法治行”“法治副总”“微光计划”等专项活动,围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律师、公证、调解、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组团式服务”,探索形成法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